猫和我小说网 > 古代言情 > 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

200-21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猫和我小说网www.maohewo.net提供的《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》200-210(第8/29页)

新的衣裳首饰,给她绣荷包……这些都是和娘从前未曾感受过的。

    而跟家人最不一样的,是老师很鼓励她走出家门去交朋友,而不是做一个饱读诗书的淑女。

    所以短短两个月过去,她身上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,变得更自信、更明理,也更有主见。刚开始,只是薛涛后来收的几个学生每天跟着她,但不知不觉间,周围的小孩子都开始听她的话了。

    嚼着新鲜出炉的米花,几个玩家打量着周围的一切,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件事。

    “要过年了啊!”

    去年过年的时候,雁来本人还在赶来长安的路上,自然也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新年活动。今年玩家取得的成就比去年更多、更大,眼看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,当然要好好庆祝一下。

    哪怕大部分玩家都在忙着做任务,也会稍微抽出一点时间过来帮忙筹备。

    再加上洛阳如今又聚集了可以说是全天下最会读书、最会作诗,当然也最会炒热气氛的一批人,各种花样自然不会少。

    有大唐传统的习俗,也有朝廷从前的旧例,更有玩家带来的丰富玩法,这个年自然过得热闹又喜庆。

    挂灯笼,贴春联,宰年猪,熏腊肉,打糍粑,包饺子,舞狮,舞龙……只要能想得到的项目,都被玩家搬了过来,极大地丰富了仍在起步阶段的新年民俗活动。

    其中最受文士们青睐的,是贴春联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过年还只是在门上挂桃符辟邪,要到五代后蜀孟昶时,才会出现第一幅对联——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。

    大唐才流行起来的律诗,尤其是五言八句的律诗,就是因为大唐科举以此为考题,各种诗会游宴又都需要即兴创作,才迅速风靡起来的。

    对对子的很多标准,本来就是从律诗之中化出,两者可谓是异曲同工。

    而相较于需要组织铺排、全篇相应的诗歌,对联显然更简洁、更适合现场发挥。所以一经创造,立刻风靡文人圈,一直火到后世。

    对完对联,还能将之写下来贴在门上,随时欣赏,就更是一件赏心乐事了。

    所以这几天,大家都暂时放下了手上的工作,聚在一起写对联。

    需要张贴对联的地方实在太多了,不说他们自己家里,就是宫里这么多的房门,都贴一遍也是不小的工程。

    本来这样的活动,应该是没雁来什么事的。

    但也不知道是哪个玩家从犄角旮旯里翻出来的习俗,说她身为领导,应该给下属们赐福。于是别人写对联,花样翻新、条条不同,雁来就在一边反复写那个“福”字,写到最后人都麻木了。

    于是她也开始推陈出新。

    一个福字写出一百个样子。

    结果反而更受欢迎了,就连那些跟天兵没有太多来往的东都官员,也都主动过来求字。

    雁来也给写了。

    天兵现在几乎是明牌,而朝廷也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,那下面的人就不用太紧张了。

    所以以郑余庆为首的这些东都官员,也都很想得开,雁来到了洛阳之后,他们虽说没给天兵帮什么忙,但也没捣乱,一次都没找过存在感,只当自己是个隐形人。

    如此双方相安无事。玩家才能如此顺利地将洛阳当成自家大本营来经营。

    现在他们来求字,未尝不是一种示好,雁来自然不会拒绝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跟洛阳比起来,长安的新年就是另一种气象了。

    李纯的心情很不好。

    去年因为天兵突然冒出来,年就过得不太安生,从上到下都没什么心情庆贺。

    本以为今年会好些,结果今年更糟。

    赶在过年之前,名单上的官员们基本都把罚款给交上了,算是将这事翻了篇,但到底还是给朝廷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。再加上天兵突如其来的大动作,更是让朝堂上下气氛沉闷。

    也有人提议,越是如此,就越是应该庆祝一番,去去晦气。

    若是放在从前,李纯或许就答应了。

    没有人会喜欢这种低迷的气氛,就算是粉饰出来的太平,至少看着是太平的。

    但这一年经历了太多事,李纯的心态从一开始的想回避矛盾,到之后的想要粉饰太平,再到彻底不装了大家一起完蛋……这番心理变化不可谓不剧烈。

    然而这对天兵有任何影响吗?没有。

    这让李纯很痛苦。

    他若是锋锐一些,或许可以像父亲那样豁出去拼一把,若是软弱一些,也能够像祖父那样苟且偷安,或者干脆愚笨一些,看不清当下的困境,自然就无需忧虑不甘。

    但偏偏他都不是。

    李纯不怕困难,但他无法接受失败,却又找不到成功的办法。

    他就这样不上不下地吊在半空。

    不过也正是因为看清楚了自己的处境,他才没法再伪装和自欺。

    所谓的热闹一番、去去晦气,除了浪费钱之外还有什么用处?

    但李纯的心情再怎么糟糕,也肯定比不上一个人,那就是回鹘使者。

    李纯一开始只是打算晾一晾他,但后来事情太多,就直接把人给忘了。回鹘使者找四方馆、鸿胪寺和礼部的官员催促了很多次,都没有任何用处,只能一直滞留在长安,心情是一天比一天糟糕,一天比一天焦虑。

    尤其是玩家开始新活动之后,消息传来,得知天兵的人数又增加了许多,回鹘使者更是绝望。

    如果说之前还有希望通过武力威慑迫使大唐让步,那现在就完全没有可能了。

    不,之前其实也没有机会,要不然,他也不会一直被晾着不搭理。

    想到这一点,回鹘使者反而冷静了一些。

    他之前着急,是因为想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。但确定真的没有办法,他反而没必要火急火燎的。

    毕竟他人都已经不在回鹘了,正所谓“两军交战,不斩来使”,他只要设法留在大唐,不管两边之后是打是和,是什么样的结果,他都能置身事外。

    当然了,他不能一直以“回鹘使者”这个身份生活在大唐,那太尴尬了,但也不是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于是,在发出最后一封情报,完成了自己身为使者的责任之后,他就找到了自己的朋友,那个在大唐颇有实力的粟特商人,请求对方为他准备一个新的身份,并且在关键时刻接应他。

    按理说,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。

    但当回鹘使者说出这个要求时,他的朋友却露出了为难的神色。

    玩家虽然看着咋咋呼呼,做起事情来却是滴水不漏,有系统辅助,他们已经用最短的时间清点完了整个长安城的人口,连谁家养了一只狗都尽数记录在案。

    这是之后推行其他政策的基础,也是玩家对地方形成有效管理的根基。

    所以现在,粟特商人想要凭空捏造出一个人来,让回鹘使者用这个身份在长安正常生活,难度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之前还能冷静的回鹘使者顿时慌了,“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了吗?”

    “恐怕很难。”粟特商人也是叹气。

    他们这些胡商什么生意都做,而且做得很大,其中有很多,即便以大唐的律法来看,也是在打擦边球,比如高利贷和奴隶贩卖。

    大唐的政府也陆续出台过一些政策来限制他们,但终究还是有漏洞可钻的,何况规定是规定,执行规定的却是人,而人总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
猫和我小说网首页 请收藏猫和我小说网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猫和我小说网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   今日头条

猫和我小说网|眼睛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